学校简介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一所高等职业学院。学校发轫于1937年由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代办的省立成都高级农科职业学校;前身为1958年组建的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200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2005年成都畜牧兽医学校和成都市机电工程学校并入学院。2006年,学校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是四川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建设单位;2020年,学校成为四川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学校。2020年5月,金平果首次发布全国高职院校专业评价结果,学校农业类专业排名全国第三位,其中休闲农业专业位列全国第一。
学校现有柳城校区(德通桥392号)和海科校区(新华大道二段179号)两个校区,均坐落于国际花园城成都市温江区,校园面积541亩,并建有崇州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和彭州葛仙山产教融合园区两个面积1000余亩的校外实践园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现有校舍面积17.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8.8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价值9428.26万元,图书总量51.3927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646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80人,取得教授、副教授等高级技术职称的203人,“双师”教师352人。学校还荟萃了众多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精英和技术能手作为学院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学校年均招收普通高职专科学生4500余人,在校生13000余人,现有农业园艺、风景园林、畜牧兽医、经济贸易、休闲旅游、城乡建设、机电信息、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专业37个,其中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1+X证书试点专业22个。近三年,学生参加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107项;教师参加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33项;双创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5%以上,据第三方调查,半年后毕业生自主创业平均比例为3.4%,三年后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超过1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学生回到家乡,扎根农村,自主创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企业家,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学校科研以应用型、技术型研究为重点,聚焦乡村振兴,助力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面向国内外农业行业和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服务;建成特种玉米研究所、中兽药研究所、园艺研究所、动物疫病监测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选育成功海棠红杏、啤酒大麦、黑甜玉米、苦瓜等一批农业新品种,产生经济效益近20亿元;近两年,学校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是省内获奖数量最多、级别最高的高职院校。学校精准扶贫工作成绩优异,构建“一村一支撑、一村一新品、一村一项目、一村一培养”产业扶贫模式;成立了6个科技服务团队,其中14名中青年教师入选四川省“10+3”现代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三名专家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两位专家入选四川省科技厅县(市、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学校先后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8年度和2019年度“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表彰为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被授予全国职业院校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两位同志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一位同志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用青春点燃扶贫的火把——大凉山扶贫攻坚纪实》入选教育部职教扶贫典型案例。
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是中国农学会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农业专委会副会长单位,全国职业院校乡村振兴协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休闲农业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是农业农村部和商务部“南南合作”“中非合作论坛”援外和涉外项目培训单位,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是全国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特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四川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和成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是成都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和成都农业创新创业联盟牵头单位,是四川中职农林牧渔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单位和四川省农林牧渔技能高考组考学校,是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四川省职教师资基地,是四川省第一批被授予“大学生创业培训机构”和“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的院校,是成都市第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高校,是支撑四川省、成都市农业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农村实用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输出基地。
面向未来,学校明确了“聚焦三农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办学方向,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化办学“五大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和人才立校、科技强校、改革兴校、依法治校的“四大保障工程”,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校院企地行合作“两轮驱动”和国际化、信息化“两化联动”,坚持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双元并重、双向发力”,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建设国际一流农业高职院校。